用系統思考看前英國首相 Liz Truss 的經濟政策

Michael Revlis
Jun 16, 2024

--

2022 年是英國經濟日益惡化的一年,通貨膨脹率飆升、失業率居高不下。年底剛新上任的英國首相 Truss 擔下了這個重責大任,市場期望她的計畫能挽救這個傳奇國度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。但在 Truss 發表了一系列的經濟與稅務政策後,卻讓英國陷入更深的經濟困境。那麼,Truss 到底做了什麼,導致了這場經濟大崩盤?

首先 Truss 的計畫包括減稅刺激經濟、提供慷慨的能源補貼振興經濟,並協助家庭維持消費水準。乍看之下,這些政策將可以為民眾減少不少的負擔,尤其是在這個高通膨、薪資縮水的時期。但經濟是一個龐大寫複雜的系統,我們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小確幸,見樹不見林,今天將以系統思考的角度來切入,帶大家看看這些政策將怎麼影響整個英國。

減稅

  • 減稅使大家不必把收入繳給政府,稅減得越多,手上可支配的資金越多,是一個正相關。覺得錢變多了也直接提升民眾滿意度。
  • 可支配資金增加,進一步帶動股市房市。熱錢長期下來將引來通膨,雖是一個正相關,但卻有時間遞延性。且逐步升高的通膨也不會馬上引來民怨,而是累積到某個程度後民眾變開始受不了了,這裡也是一個有時間遞延的正相關。最終滿意度下降。

能源補貼

  • 補貼的越多,意味著本來該支出的變少,則可支配的資金增加。承前述推演,短期增加滿意度,長期減少滿意度。

升息

  • 升息則會使貸款要付出的利息增加,直接引想到大家可支配的金錢,進一步引來抱怨,降低滿意度。
  • 但這也同時減少了熱錢進入市場,避免通膨。長期可以提升滿意度。
  • 英國升息則意味的英國債券將支付更多利息給投資人,英債的吸引力變大。當資金流向債市時,則會減少流入其他市場的熱錢,這邊是一個負相關。透過吸收本來要流入其他市場的資金,最終達到打擊通膨的效果。長期可以提升滿意度。

圖的左半邊我們全部一起講

  • 一方面減稅越多,國家收入越少;另一方面,能源補貼意味著政府支出增加;加上升息意味著國債的利息更高,未來要付出去的利息更多。收入減少、支出增加之下,國家可調用的資金變少,未來能因應突發狀況的能力變差,故三者都降低了政府未來面對突發狀況的餘裕,國家財政穩定性降低,雖不是馬上,但卻是逐步地,這裡也有時間遞延效應。
  • 而財政穩定性差意味著未來國家可能無法支付國債利息的風險變高,債券的信用評價可能被下修,進而降低投資人對英國國債的青睞。英債吸引力低則資金轉而投向市場。最終推升通膨,降低滿意度。

在這邊我們可以先總結系統思考圖中的幾個要點:

  1. 減稅、能源補貼短期可增加滿意度
  2. 然而減稅與能源補貼在長期可能會帶來通膨與國家財政的不穩定,最終引來民怨與滿意度下降
  3. 升息短期會使民眾增加還款壓力並引來民怨,但長期能抑制通膨
  4. 減稅、能源補貼、升息三個政策長期下來都給國家財政帶來負擔

此時我們的系統思考圖已經完成了,只要再加上目標情境的特有條件,我們便能迅速依循圖中的脈絡找到每個事件最終將會帶來什麼影響。為什麼還要根據特定條件去做修改?其實就在於根據當下的狀況不同,各作用間產生的效果與程度也會不同。讓我們慢慢加一點只屬於當時英國的狀況進來:

  • 這次的減稅主要是富人稅的減稅比率最高,一般中產階級幾乎沒有減少,因此引來民怨,也沒有達到減稅短期可以帶來滿意度的效果。
  • 英國當時已在高通膨的狀況下,已經在高通膨的民怨臨界值,時間遞延效應不會發揮,又看到政策未來將為引發更劇烈的通膨,苦還會更苦,直接進入低滿意度的結果。
  • 這個世界是複雜的,雖然政策的對象是英國,但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其他國家的政策也能產生蝴蝶效應。看到圖中下方紅色的,英國在升息的同時美國也在升息,而美國的升息程度則遠高於英國,這意味著美債比英債更有吸引力。美國升息降低了英債的吸引力(負相關)。投資人開始拋售手中的英鎊去兌換美元用以購買美債。英鎊被拋售使得英鎊貶值,意味著要花更多的英鎊才能買到來自(英)國外的商品,英鎊貶值通貨膨脹,最終減少滿意度。
  • 英國有龐大的退休基金,他們平時為了避開利率漲跌的風險而有購買對沖風險的金融商品,這反而在一口氣大升息時被逼著賣債券補保證金,進而導致債券拋售潮。英債的拋售導致沒有人要英鎊,英鎊貶值,根據系統思考圖的脈絡,最後也是降低滿意度。

結語

英國政府實施的減稅和能源補貼政策,增加了國家財政不穩定性和通貨膨脹的風險,且政策細節的制定與當時的經濟狀況,亦無法讓社會感受到短期的善意。另外未考量到國內退休金投資的特性與他國金融政策的影響,也讓政策在實行上多了許多不確定性。

後記

撇開這次 Truss 的經濟政策在英國的狀況,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般而言減稅與能源補貼(水、電、油、民生必需品等亦然)可以直接帶來滿意度的提升,但是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— 通膨,則有時間遞延性,需要一段時間的發酵後問題才會浮出檯面,而此時執政者可能早就換人了,當初推行此政策的人可能早已搜刮到他所需要的政治影響力(執政滿意、選票),並將問題甩鍋給後人承擔。

相對的,在高通膨的狀況下,升息雖最終能解決通膨的問題,但短期則會面臨滿意度的下降。淪於民粹的政府只是一昧討好民意獲得短期的滿意度,而把問題留給未來。

--

--